砥礪新征程,奮進新時代,河北省高新區牢牢把握“高”和“新”發展定位,始終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方向,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抓投資上項目促發展為主線,著力推動“科技和經濟”“創新和創業”融合發展,在改革中探索實踐,在開放中學習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新成效,努力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項目落地實施主陣地。為講好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新故事,宣傳好各高新區科技創新工作成效,“科技河北”公眾號推出“解放思想 真抓實干 講好新時代‘高新故事’”系列宣傳,以期各地相互借鑒,鼓足干勁,奮發拼搏,開創新時代高新區跨越發展新局面。
當前的滄州高新區,處處是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一批批關乎未來發展的建設項目正在加緊實施。
滄州高新區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以項目建設大成效推動園區大發展。1-4月份,共落地5000萬元以上項目76個,總投資293.09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項目57個,總投資244.56億元,項目數量連續兩個月在全省32家省級以上高新區中排名第一。其中,納入省市重點項目31個,總投資84.1億元,省重點項目數量、新開工項目數量、前期項目數量在滄州市均排在前兩位。項目建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1-4月份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25%以上增長,為創建國家高新區提供有力支撐。
招商引資是項目建設的重要源泉,項目建設成效明顯,源于滄州高新區結合自身優勢,精心謀劃、全力推動招商引資。以鏈聚商精準招引項目,是滄州高新區招商引資的鮮明特色。聚焦“1+2+1”主導產業,推行“鏈長負責制”,繪制產業鏈全景招商地圖,按圖索驥,開展全產業鏈精準招商。今年以來,先后簽約四星特種藥包材生產制造基地等33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突破80億元,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1個,5億元以上項目4個,億元以上項目21個。圍繞激光及智能裝備產業補鏈強鏈,瞄準湖北武漢、廣東深圳等國內激光產業聚集區,精準對接華工科技、大族激光、邦德激光等國內第一梯隊企業,規劃建設千余畝激光及智能裝備產業園,引進了華工森茂特、蘇州領創、天津科瑞佳等30多個重點項目,園區成為完全擁有工業機器人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專業化園區,被中國光學學會授予“北方光谷”稱號。圍繞做大做精新材料產業,聚焦先進高分子膜材料、特種藥用包裝材料、前沿納米材料三大領域,瞄準京津頭部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先后落地明珠BOPA薄膜、北京優美特納微粉材料、四星光熱特種藥用包裝材料、天津工業大學滄州研究院等20多個重點項目,滄州高新區有望成為全國最大的“雙膜”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特種藥用包裝材料生產制造基地,全國最大水性聚合物樹脂納米涂料研發制造基地。滄州高新區在招引信息技術產業上也持續發力,聚焦大數據全產業鏈條,依托區內華為渤海云計算中心,發展中游數據服務,下游數據融合應用。引進了“獨角獸”企業杭州全拓科技,以及河北世窗信息、北京星震同源、鳳凰網安全運營中心等10多家信息技術企業,打造京津冀的重要大數據網絡節點。滄州高新區還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助力產業提質升級。以服飾服裝產業為重點發展方向,建設了明珠商貿城和明珠國際服裝生態城兩大承接平臺,全產業鏈承接北京服裝服飾產業。吸引了北京商戶1.2萬余家、服裝加工企業4000余家,為打造千億級服裝產業集群奠定了基礎。
圍繞“高大上+專精特新”精細篩選項目,是滄州高新區項目建設的一大特點。出臺了項目入區管理辦法,對項目投資強度、畝均效益、稅收貢獻、品牌影響、企業研發占比等進行綜合評定,把創新貢獻作為審核項目入區重要標準。搭建了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輔導園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孵化器、眾創空間等14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23家。引育科技型中小企業631家、高新技術企業96家、專精特新企業2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其中:一批項目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北京尚泰合力研發的負敏感多比例閥突破了電液混合高端液壓閥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長光光柵研發的高性能光柵位移傳感器打破了德國技術壟斷。一批項目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四星玻璃公司的藥用中性硼硅材料市場占有率超30%,全國第一;北京優美特公司的醫療手套涂料市場占有率50%,高鐵綠色涂料市場占有率40%,分別是世界第一和全國第一;北京威控公司的酒店智能控制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一批項目成為行業頭部企業:河北精致科技公司起草石油化工清潔化技術領域行業標準20項,研發的石化助劑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四星玻璃公司在中硼硅玻璃領域參與起草行業標準6項;星震同源數字系統公司是數據服務領域的頭部企業,參與起草磁光電混合存儲、“電子交易檔案”等行業標準3項。
聚焦優化營商環境精心服務項目,是滄州高新區的成功實踐。實行了項目包聯,5億元以上項目由市級領導包聯,億元以上項目由處級以上干部包聯,制定時間、任務、責任三張清單,周會商,月對賬,季評比,全程考評,形成了“發展盯著項目抓,干部圍著項目干”的濃厚氛圍。實行了“標準地+承諾制+全程代辦”,建立“承諾替代審批、容缺辦理、先建后驗”的審批模式,項目在簽約、開工、入庫、竣工、投產等重點環節由專人全程幫辦代辦,實現項目拿地即開工。完善了系列配套政策,出臺了促進先進制造業、總部經濟及總部研發類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黃金十條”,加大對企業在產業聯動、科技研發、升規上市等方面扶持,打造政策洼地服務高地。搭建了服務平臺,依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專家團隊,建立2家“工業診所”,幫助解決企業在研發設計、工藝裝備、質量控制等方面問題。建立項目貸款“揭榜機制”,將項目產品特點、科技水平、市場前景等信息向銀行發布,比選銀行金融產品,搭建銀企對接橋梁,變“項目找銀行”為“銀行搶項目”。今年以來,為項目解決貸款11.29億元,有力推進了項目建設進程。